2020-05-12
为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线上团日、主题宣讲等形式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同上一节团课
2020年5月4日上午9:00,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团员青年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集体观看学习主题团课《彰显青春力量——战“疫”中的天大青年》,同学们被天大人爱国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感染,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诗经所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作为新时代的天大青年,更应该在这危难之际,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景德镇,我选择利用自己学习的心理知识,撰写心理专栏,为身边的人缓解焦虑;我也在疫情期间尽自己所能为在家中备战高考的学子提供辅导。尽管这些可能都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每个青年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哪怕是点点微光,最终也能变成灿烂的星河。天大的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永远不会缺席。可能我们也会害怕,但是我们绝对不会退缩。
——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吴桐
在这次疫情中,青年发挥了巨大的力量,天大青年也是如此。他们不畏艰险,不惧挑战,在医护、科研、志愿服务等方面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是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天大青年的代表,更是中国青年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为青年,我们要以这些优秀的青年为榜样,将爱国大义放在心中第一位,将服务人民作为第一宗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18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李玉晗
通过观看学习《彰显蓬勃力量--战“疫”中的天大青年》和以让“青春为祖国绽放”为主题的两段团课视频,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新青年应有的三份品格。一是追求,新时代的青年首先要敢梦敢想,树立一个远大目标。就像在“青春为祖国绽放”主题团课中,那些伟大的运动员和杰出工作者无一不讲述了“追求”在他们成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责任,作为青年,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三是奋斗,所谓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奋斗是成功的过程,亦是成功之本。两段主题团课中都强调了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那么作为青年的我们,当以拼搏印证初心使命、用行动担当时代重任、为实绩贡献青春力量!
——2017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徐立琳
学习回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激励鼓舞了广大青年,生命科学学院多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回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5月4日上午,学院组织党员青年积极参与教育部思政司发起的“我们都是收信人”线上活动,与千万大学生互动交流,感悟回信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曾经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学业的压力,生活的负担,社会的误解,他人的非议常常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但即使是这样,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后依然能选择热爱生活,用赤诚和热忱温暖着这个世界。在疫情中,许许多多的90后青年站出来,扛起重任。他们中有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有紧急出动建造医院的建筑工人,有风里来雨里去的基层防控人员,有24小时提供餐饮服务的外卖小哥......不知不觉间,青年们已踏上征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许我们都很平凡,但一样可以如萤火一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希望作为青年的我们都能带着年少的梦想扬帆起航,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林鋆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恰逢五四青年节,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寄给广大青年的信,有感而发。总书记在信中勉励我们,寄予我们厚望,我们将不负所望,放飞梦想,收获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理想,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愿以青春报效祖国;我们有本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努力学习不断成长;我们有担当,服务人民,艰苦奋斗,为国奉献无怨无悔。现如今,无数青年投身于各行各业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祖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富民强,这就是青年的力量。
——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刘穗斌
志愿服务宣讲
5月4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志愿服务宣讲会,本次宣讲会邀请到2019级本科生赵宇励和2016级本科生刘心怡为同学们分享在疫情期间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感受。
赵宇励在疫情爆发之初便参与到了家乡的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期间认真负责,任劳任怨,阿城发布、城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赵宇励同学志愿服务的“螺丝钉”精神。在本次分享中,他谈到了在志愿服务中的感受和收获,鼓励同学们能够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心怡在疫情期间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英语优势,加入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发起的“雷火明书”计划,开展线上抗疫志愿服务。她以“疫情期间的自我修养”为题介绍了自己的志愿经历,并为同学们如何在疫情期间开展学习分享经验。此外,她以一个学姐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了生物学科的专业特点,并对同学们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提出建议。
会议最后,大家自由交流,发表了感想心得。
新时代青年当勇立潮头,在国家有难之时挺身而出。赵宇励同学和刘心怡学姐在疫情期间始终坚持在志愿服务岗位上,克服诸多困难,为国家抗疫工作做出一份贡献,这样的青年,本身就已是炬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战争年代就有无数青年挺身而出,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在现在的和平年代,虽然已无硝烟,但我们青年一代仍应该坚持为国家服务,不求私利,让青春在祖国建设中闪光
——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马炳林
赵宇励和刘心怡同学在疫情期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次疫情之中,无数青年挺身而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牢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许朔
青年学子发声
主题教育期间,学院鼓励同学们围绕“传承五四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主题开展创作,发表感悟,为同学们提供发声、交流的平台。
每一段历史都应被铭记
2019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马炳林
1919年5月4日
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应忘却的日子
一夕危亡,五四惊雷划破历史长夜
百年风雨,青春热血洗濯民族英魂
四万万中国人民
走上了抗战之路
中国青年,担起了民族振兴之使命
“这些死去的年轻人”
“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
“只因信仰二字,甘死如饴”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是他们放弃了一切
走上了革命起义的道路
是他们坚守着信仰
为了四万万中国人民
能够永远摆脱压迫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我们为中国四万万同胞喊冤!
各国变法无有不牺牲者
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
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筑起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
守住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是他们,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
为中国人民换来了真正的自由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
那一年,张太雷,29岁
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广州
还有无数为革命而牺牲的年轻人
他们不过一二十岁
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为了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他们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青年,本身就已是炬火
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不打,就会亡国,灭种!
要想种族不灭,唯有抗战到底!
那一面面满是弹孔的红旗
是无数中华儿女的鲜血染红的
“每一场战斗,都会有无数兄弟再也回不来了”
今天,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血迹,继续前进!
今天,让我们祭奠英烈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他们
这盛世如你所愿!
你们曾问
“今天我们做过的事情,以后是否有人会记得”
14亿中华儿女永远记得
共和国也永远记得
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英雄
你们的名字
永远闪耀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如今这盛世已无战乱
我们很幸运的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
一个和平的时代
我很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不再有剥削和压迫
也不必担心被战争和饥饿夺去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中国青年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
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请你们不要忘记
今天的和平,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请你们不要忘记
我们是中国的青年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请你们不要忘记
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铸就起一个伟大的国度
无论我们以后身在何处
在世界的哪一片土地
永远牢记着,我们是中国人!
永远牢记着,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我们永远的家!
疫情发生以来,生命科学学院围绕疫情防控这一重点,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各基层支部的引领作用,将疫情防控与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用好“战疫”活教材,结合学科特色,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学习报国的自觉行动。